甘草在经方表证方剂中的配伍
时间:2020.08.04
点击:392
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、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。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曰:“味甘平。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创,解毒。”陶弘景曰:“此草最为众药之主,经方少有不用者,犹如香中有沉香也。国老即帝师之称,虽非君而为君所宗,是以能安和草、石而解诸毒也。”
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特点,甘草是经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中药,也是现代中医临床常用中药。《本草疏证》云:“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两书中,凡为方二百五十,甘草者至百二十方,非甘草主病多,乃诸方必合甘草,始能曲当病情。”《汤液本草》云:“甘味入中,有升有降,可上可下,可内可外,有利有缓,有补有泻,居中道尽矣。”
张仲景书中共有323首方,其中含甘草的方剂有124首,可治疗的证候有:表证、火热证、下利证、神志不宁证、痹症、咳喘证、心肾阳虚证、气逆证、腹满证、腹痛证、水饮证、虚劳证和便血证等。笔者仅就甘草在经方表证方剂中的配伍讨论如下。
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、口鼻侵入,尚在浅表的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曰:“太阳病脉浮紧,无汗,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。”多见于外感病初期,症见发热恶寒(或恶风),头身痛,鼻塞咳嗽,苔薄白,脉浮等。
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,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,郁而发热。卫气受遏,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。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,故见恶寒。邪气郁滞经络,使气血流行不畅,致头身疼痛。肺主皮毛,鼻为肺窍,邪气从皮毛、口鼻而入肺,肺系皆受邪气,肺气失宣,故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。喷嚏、咽喉痒痛诸证常并见。邪气在表,未伤及里,故舌苔可无变化,仍以薄白为主。正气奋起抗邪,脉气鼓动于外,故脉浮。
表证结合病性,又可分表寒、表热、表虚、表实四证。邪气在表,则需要辛散之品发散。辛散之品,虽能祛在表之邪,但也容易损伤正气,且药效不能持久,所以张仲景在治疗表证的经方中往往配伍甘草。
中风表虚证
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基础方,药物组成为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甘草和桂枝、生姜配伍,辛甘化阳,增强放散温阳之功;甘草与芍药、大枣相合,酸甘化阴,可增强益阴之功。所以,甘草在桂枝汤方内不仅能调和诸药,更主要是能安内攘外。
其次,治疗中风表虚兼证的几个方剂,如治疗兼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(葛根、麻黄、芍药、生姜、甘草、大枣、桂枝);治疗兼漏汗的桂枝加附子汤(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、附子);治疗兼寒疝腹痛的乌头桂枝汤(乌头、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;治疗兼营血虚损身体疼痛的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(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人参、大枣、生姜)等。这些方剂都是由桂枝汤衍生而来,方中所用甘草,与桂枝汤配伍甘草意义相近。
太阳伤寒表实证
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代表方,药物组成为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 炙甘草。方中麻黄配桂枝、杏仁,宣肺发汗之力甚强,但不易持久,加甘草可使发汗之力绵长,既能驱逐邪气,又可防止过汗伤正的副作用。
其次,治疗太阳表实兼证的2个方剂,如治疗表实兼内热郁烦证的大青龙汤(麻黄、石膏、杏仁、甘草、桂枝、大枣、生姜);治疗兼内饮证的小青龙汤(麻黄、芍药、细辛、干姜、甘草、桂枝、五味子、半夏)等,也配伍有甘草,其目的和麻黄汤配伍甘草是一样的。
风热表证
经方中治疗风热表证的方剂(仅有一首)是竹叶汤(竹叶、葛根、防风、桔梗、桂枝、人参、甘草、附子、大枣、生姜)。该方临床应用时,以恶寒发热、头痛、自汗出、面红、气喘、咽痛、心胸烦热、项背拘急、苔薄白而润、脉沉为辨证要点。方中重用竹叶以清解心胸烦热,兼以桂枝、防风、葛根、生姜发散风寒,甘草、桔梗利咽祛痰,附子、人参、大枣温阳益气,补虚达邪,为标本兼顾、寒温并用之剂。甘草除了具有利咽解毒作用外,在方中还有扶正祛邪,斡旋内外,调和诸药之功。
表郁轻证
经方中与表郁轻证有关的三方证是指桂枝麻黄各半汤证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,分别出自《伤寒论》第23、25、27条。有研究认为,表郁轻证三方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为《伤寒论》中治疗温病的第一方;表郁轻证三方是仲景合方的开始。三方中都有甘草与麻黄、桂枝、芍药的配伍,其主要目的是发汗之中寓敛汗固正。
太阳病兼少阴阳虚证
在经方中,治疗太阳病兼少阴阳虚证,一般都配伍甘草,且配伍后,表现出不同作用。比如治疗表闭较甚的麻黄附子甘草汤,甘草配伍麻黄、附子,具有解表温里回阳的作用;治疗表闭较轻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,甘草配伍桂枝、附子、生姜、大枣,则有解肌祛风兼温经复阳之功;再如治疗表虚而兼漏汗不止的桂枝附子汤,其中,甘草的功能是调和营卫,补阳敛汗。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备注:对于药材功效不明者,要慎用,请找专业医师配制服用。